海鮮池里面的魚發病要如何處理?要根據魚病的癥狀,作出初步診斷,隔離處理病魚。病魚是傳染源,湖南海鮮池中一旦發現病魚立即撈出,及早確診。對重病魚和死魚要妥善處理,防止傳染。家庭飼養觀賞魚,發現病魚應及時處理掉。對珍貴品種,需要治療時嚴格隔離,用具要分開使用,嚴格消毒,防止傳染。發病的魚群中所有的魚都可能是傳染源,有些魚病愈后仍然是帶毒菌者,必要時可全部淘汰。
魚池、容器和用具要徹底消毒。發病觀賞魚所在的水體、池塘、容器和使用過的工具等都有可能成為傳染源,要徹底消毒。老水要排盡,砂、石、水草等裝飾物要換掉,或清洗消毒后再用。未發病的觀賞魚魚體消毒后用另外的容器飼養。原來使用的容器用具等要徹底清洗消毒,消毒液濃度要高。發生過傳染性魚病的缸、水泥池,必須用5-10毫克/升濃度的漂白粉液消毒。
具體做法是先將觀賞魚轉移到別的容器中,然后把發生過魚病的魚缸或水泥池放滿水,估計水的體積,計算用藥量,然后撥灑漂白粉。浸泡5天左右,將缸水放掉,用自來水沖洗數次后,重新放好清水即可放回經過消毒的觀賞魚。如果缸中發生過寄生蟲性魚病,必須用4毫克/升一8毫克/升濃度的硫酸銅液消毒。放藥后浸泡}~7天,將缸水放掉,沖洗干凈后再放魚。如果帶魚消毒,要嚴格計算用藥量,施藥后要注意觀察,防止發生愈外。工具、網具消毒,可用0毫克/升的峽喃西林溶液授泡半小時,或用8毫克/升的硫酸銅溶液浸泡20分鐘。其他藥物如用漂白 粉、高錳酸鉀等溶液消毒時,要注意對網具的腐蝕作用。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在陽光下曬干后再用,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。